【资料图】

人民网哈尔滨5月23日电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第十二管理区种植户李月国的水稻田里,生产技术人员正在查看秧苗长势,指导李月国科学进行本田管理。“在春耕期间,由于我应用了插前‘寄秧’技术,这稻苗缓苗特别快,现在秧苗长势明显好于其他地块儿。”看着已经开始返青的秧苗,种植户李月国乐得合不拢嘴。

为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七星分公司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围绕“六个覆盖”“六个替代”,大力推广应用育秧基质土改良、温汤浸种、智能双氧催芽、叠盘暗室育秧、水稻侧深施肥、水稻变量施肥、宽窄行插秧、导航辅助直行、无人驾驶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其中,插前“寄秧”以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优势特点受到种植户的青睐。

李月国说:“我家一共200来亩水田,插秧要是雇人一天人工费需要1500元。应用插前‘寄秧’技术,提前把秧苗‘寄养’在池子里,插秧时,在田里直接上苗插秧,插秧阶段节省了7000多元的人工费。”

从七星分公司第十二管理区农业副主任李杨口中得知,插前“寄秧”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操作颇具“章法”。插前“寄秧”的时效性很强,本田要提前7至10天封闭除草,避免出现药害;秧龄达到3.1至3.5叶、株高达到13厘米左右移至本田“寄秧”;移苗时,秧苗需带盘平摆运输,既不压苗,也不卷苗,防止运输中出现植伤现象;根据每个格田用秧量,将秧苗摆放到格田池埂附近,水层保持3至5厘米,既不能淹没苗心,也不能露根,“寄秧”4到5天后即可进行插秧作业。

“应用插前‘寄秧’技术,不仅能使农时前移,减少插秧时段雇工,缓解人员集中作业压力,还能使秧苗提前适应自然环境,增强抗逆性。‘寄养’的秧苗移栽时,空穴率低、植伤轻、缓苗快、分蘖早,有助于水稻稳产高产。”说起插前“寄秧”的好处,李杨滔滔不绝,“应用插前‘寄秧’技术,还解决了雨天池埂湿滑、运苗难的问题,即使遇上连雨天也不耽误插秧,今年七星分公司有2.4万亩水田应用了插前秧‘寄秧’技术。”

为使农业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七星分公司在农技培训和科技服务上狠下功夫,不断拓展科技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打通了“科技”入户到田最后一“微米”。据七星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副部长姜灏介绍,2023年,七星分公司成立了7个科技专题培训小组,培养了26名“骨干讲师”,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种植户逐级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向种植户传授育秧基质土改良、温汤浸种、智能双氧催芽、叠盘暗室育秧、水稻侧深施肥、水稻变量施肥、宽窄行插秧等新技术22项,培训人数达3.2万人次。同时还在摆盘、育苗、整地、插秧等农事环节召开定标会,示范讲解技术要领;生产期间,组织科技服务队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种植户技术应用。此外,还录制了技术标准领学、新技术应用视频课件18个,让种植户搭乘“魅力七星”等互联网“快车”学习主推新技术措施,成为熟练运用各类智能农机装备、叠加应用新技术的“新农人”。

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中,七星分公司应用旱平免搅提浆技术达到20%,应用控氮减磷稳钾技术达到30%,应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技术达到12%,应用侧深施肥技术达到60%,应用水稻精准施肥技术达到22%,应用智慧农机作业技术达到70%,应用绿色农药代替化肥农药技术实现100%。

下一步,七星分公司将紧紧围绕集团“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32366任务体系战略部署,以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落脚点,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构建“良种良田良法良园配套、农机农艺农人农地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标准化、可复制的“北大荒农业生产模式”,以科技伴飞“二次创业”新征程。(韩婷澎、刘晓明)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