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会被陌生人的善意打动

图片来自@chloe是阿乔呀


(相关资料图)

2022年马上就要结束。

回想过去这一年,我能想起来的重大时刻,几乎都是被动经历的,始终是在被变化推着走,不得不埋头解决眼下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视野被缩到最小范围,以至于当我想总结点什么时,总觉得好像经历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做。

这样的一年,如果要说有什么值得庆幸的,我想就是,当我不得不用尽全力去面对具体生活时,我开始重拾对“附近“的感知,意识到曾经我视为理所当然的便利日常,其实是由很多被我视而不见的陌生人托起来的,那些外卖员、快递员、早点摊主,以及线上短暂相交的网友们……他们不再只是某种干瘪的功能性的化身,更是鲜活而生动的个人。

因此,在这个每天都在承受变化的冬天,我格外容易被陌生人的善意故事打动。就像这个在小红书刷到的故事:

广州一家牛杂店,老板儿子结婚,在门口贴了张“爱子新婚,暂停营业”的通知,纸上被路过的陌生人写满了“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祝福语。

这样的瞬间,称不上帮助,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个人英雄,但正是这种克制却又广泛的善意,让我知道,我们还是连接在一起的,比从前更紧密。

01

永远被陌生人的善意打动

在上海街头走走,发现像牛杂店一样的小故事,一共有21则,它们都来自一个小红书上的话题,#被陌生人暖到的瞬间。

福建女孩@暴躁榴莲 参加婚礼,酒店对面正好是一所中学。仪式开始后,学生们挤在宿舍阳台上,一个个伸着脑袋围观,还跟着一起鼓掌起哄、隔空招手。

“都想给弟弟们丢喜糖过去了。”

大学生@小莫要上岸 准备考研期间,只能在楼道背书,这里的灯是声控的,几分钟就要熄灭一次。

一个从没说过话的研友默默地把自己的灯拿过来,绑在她身旁的栏杆上,跟她说,这样看书更清楚。

@Empty 乘地铁时,发现旁边的学生妹妹正在读金庸的《天龙八部》,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没想到对方注意到她的目光,什么都没说,特意把书挪到靠近她的一边。

@不老阿姨 第一次骑自行车去上班,一路上掉了三次链子,每次下车修链条都弄得满手机油,一怒之下干脆直接把车停在路边,“弃车”走了。

过了两天,她骑着共享单车回来接自己的自行车,还特意提前准备了纸巾,打算继续修链条。结果惊讶地发现,车已经被陌生人修好了,完好无损地停在路边,坏掉的车锁原本被她丢在车篓里,这时也被“装模作样“地放在后座。

“我一路笑着骑车回到了家,心里想着,活着可真有趣。”

和她的经历类似,@Echo下雨天开车,走的时候车窗没关严,回来时看到被人用纸壳和胶带粘上了。

样子有些笨拙和滑稽,但实实在在替她挡住了雨。

有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举动,一句简单的话语,也能温暖陌生人的一天。

@余味 收到外卖小哥的消息,通知他下楼取外卖。小哥不仅没有因为联系不上他发脾气,末尾还不忘叮嘱一句“带伞下雨了”,让他愣了好久。

最近,#被陌生人暖到的瞬间 几乎成了我放在收藏夹里每天必看的话题。

被很多细心的记录触动,我也会格外留心生活中擦肩而过的每个人,撇开职业、身份、观点,去注意他们每一刻的表情,那些最实在的交往,最本能地善意,都让我对“生命力”的理解愈发具象化。

02

善意的接力

带来意想不到的缘分

还有的故事,原本只是普通人的随手记录,但因为传播太广,产生了更多后续和奇缘。

去年夏天,@豌豆脆 在北京槐新公园遛弯儿,突然被一封信吸引了目光。

不知道是谁,给“上次跟我聊天的那位老大爷”写了份关于绣球花品种的介绍,详细探讨了公园里种的是哪种花,用A4纸彩色打印出来,甚至还做了塑封,贴在路灯上。

因为觉得很有爱,@豌豆脆 拍下这张照片,随手发在自己的小红书上,一下子火出了圈。第二天,当事人@熊猫美粗腿 就看到了这个笔记,出来讲述了前因后果。

去年6月,她骑车在家附近的公园闲逛,准备回去的时候,被一位骑红色代步车的大爷叫住,问她知不知道面前的花是什么,能不能帮忙上网查查。

她答应了下来,但当时手机正好没信号,再加上天很快要下雨,大爷着急回家,她就和大爷约好,查到后把答案贴在这里,想着如果大爷再来遛弯,准能看到。

被她的故事触动,更多小红书网友分享自己出门在外和老年人交往的经历。

“我是独生女,父母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不太会使用智能设备的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都会选择求助于身边的年轻人,而不是给我打电话。我在生活中遇到最多的是陪父母就医遇见不会操作机器的老人求助,我都会帮忙的。”

事实上,这个话题下的很多琐碎小事,原本都只是出于无心的记录,没想到最后可以影响那么多人。

一个上海女孩失业后,想领养一只流浪狗陪伴自己度过低潮期,一眼看中了@小狗墩布 ,每天以小狗的视角记录生活。

墩布走红,起初是因为长得神似余华。但后来大家被它吸引,则是因为它持续更新的“小狗文学”。

借小狗的眼睛看世界,单纯、细腻、不设防。好像在它眼中,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变得温馨浪漫起来。

这份简单的快乐,打动了很多为生活焦虑的人。@小狗墩布 成为了他们的树洞,大家经常和它聊天,向它倾诉心事,讲着五花八门的秘密和烦恼。

而领养墩布的那个善良可爱的陌生女孩看到后,也会以小狗的口吻一一回复。在疲惫生活中,能得到一只小狗的抚慰,是多么治愈的瞬间。

这些奇妙的缘分、善意的传递,不是来自一呼百应的大V,而是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彼此相遇,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

03

也是关注我们自身

近几年,附近、具体重新成为引发大众情绪的概念。

周轶君老师说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罗翔老师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说要爱具体的人,也被广泛转发。

项飚老师曾提出“附近的消失”,最近又呼吁大家去观察“最初500米”,注意自己身边的人和一草一木,关注大家如何聚合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如此渴望回归具体,重新开始关注陌生人?

这几年的困境是加速的外因,但其实个体的原子化、空心化,已经是公共舆论领域讨论多年的议题,我们一度倾向于把彼此抽象为工具或观点的容器,用标签去替代真实的交往,生活便捷高效的同时,副作用是失去坐标感,感知不到他人,最终也失去自我。

而陌生人让我们看到多样性,看到有机,同时也看到参差多态之下永恒的共性,那些不言自明的共情,心理专家崔庆龙把它形容为“人类精神的氧气”,哪怕以前没有意识到,我想站在今天,大家也都会认同,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刚需。

@Dayday是我 给马路边台阶上的缺角做花花毛毡补丁。

这也是我爱刷小红书的原因。它的氛围让我觉得最接近现实中的理想社区,普通人和普通人在信息流里自然地相遇,大家记录、分享那些具体而微的生活经验,通过评论彼此交流激荡。

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前提条件,不需要强烈的感谢和回报,是一种克制却普世的连接,一种与人交流的本能,既可以在线上相视一笑,也可以看到后就相忘于江湖。

我们还拥有彼此,我们还可以友善地交流,我们还一样珍惜彼此的善意,在当下,没有比这更治愈的事了,而这就是小红书的话题#被陌生人暖到的瞬间 里,正在被记录和传递的事。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