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7月第二届行读图书奖启动以来,每一个月,我们的33位评委对于70余家参与评选的出版社所提供的超百本新书进行筛选,通过投票系统,遴选出10本书作为月度榜单。12个月、120本书,是行读图书奖长名单的主体。此后,评委们进行新一轮的投票,产生由30本书构成的行读图书奖短名单。接下来,5位终审评委:西川、李敬泽、王铭铭、陈学雷、曾焱将围绕30本书进行阅读和现场讨论,在奖项分设的思想、新知、文学三类中,最终投票产生6位行读图书奖年度得主。
8月30日晚,我们将和作者、读者、学者一起,在颁奖典礼现场见证揭晓时刻——发现哪些书正在对现在产生影响,以及哪些书应该对现在形成影响。
此前的8月25日-27日,本届行读图书奖的8位评委和嘉宾,连续3天,已经发起了3场关于思想、文学、新知的线上圆桌。
(资料图)
思想圆桌对谈中,乔纳森、维舟、马凌三位书评人交流的主题是“在喧嚣的当下,如何获得思辨的底气”。他们认为,历史和前人的思想永远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要注意人们看待过去时所带的滤镜。马凌教授说历史有三个层面:真实的历史、主观书写的历史和被传播的历史。主观书写的历史经过了剪裁、放大、隐蔽,有相当多的人为的成分在里面。乔纳森指出,批判性思维包括对自己的能力的限度的认识。如果对这个限度有所认识的话,那你可能会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保留自己的判断。维舟认为学者不能假设一个历史进步的线性叙事,以后发的思想去批评古人。
毛尖、小白、石一枫谈论了“我们的时空,以及下一代的时空”。石一枫说,作家有两种,一种作家就像一个地方的代言人,提供关于该地区一套完整的、在不同时间段的叙述,还有一种作家写得空间更加壮阔。小白说,以前的小说只要讲另外一个空间,自然就能给读者带来陌生感、异乡的感觉,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村落,现在信息发达了,为了写出陌生感,作家必须深入这个空间,不断地去挖掘空间的可能性。毛尖说,她更喜欢在无名之辈的位置上去和这个文学的世界接壤,在未来时代的写作中,无名之辈的登场是不容小觑的。
线上圆桌的最后一场,范晔、btr、大头马深聊“观猫观鸟观我生,新知与他者”, 范晔讲了他从《中国大猫》《文物中的鸟兽草木》中看到的冷知识:真正能够头朝下下树的是什么猫?哪位作家给鼻涕虫写过诗?btr介绍了他去过的比较特别的动物园、看过的关于动物的展览,大头马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工作过,她在那里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救助在城市中发现的动物,她还介绍了一本书,探讨的是在男性掌权下的动物学领域女性是怎么样生存的。
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一文中说:“所谓经验,就是一直以来年长者传给年轻人的那些东西……上个世纪,经验已沦为各种风格和观念混杂而成的可怕大杂烩的产物。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的经验的贫乏是一种新的野蛮状态。”技术和传播方式的进步,导致信息和观念过剩,反而使人们的经验更加贫乏,经验贬值了,大量的经验都只是虚假的或骗取来的,人们缺少可以交流的、能够代代相传的、可以构成遗产的经验。
我们的文化应该如何去克服经验的贫乏?哪些经验值得传递下去?行读图书奖的终审评委在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对此有什么观察?阅读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在阅读中选择、取舍?8月29日晚上8点的直播讨论中,五位终审评委将给出各自的观点。
直播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视频号
直播时间
8.2920:00
“发现现在”——我们理解的现在既装载过去,又包含未来。8月30日晚8点,第二届行读图书奖颁奖典礼将于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戏剧场举行,并在《三联生活周刊》的视频号上同步直播,请与我们一起见证年度揭晓。
直播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视频号
直播时间
8.3020:00